车间里,一条条流水线有序运转;工地上,一个个项目建设正酣……盛夏时节,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工业发展热潮涌动。
今年以来,郫都区工业领域多点发力、全面突破,工业经济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5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20.57亿元,同比增长74.10%,增速居全市第6位,工业增长势头强劲。
产业升级优势强
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川菜产业片区内,丹丹郫县豆瓣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丹丹项目”)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紧锣密鼓。
丹丹项目致力于打造行业内首家郫县豆瓣智慧工厂,预计建成后新增豆瓣系列产品年产能10万吨、复合调味品年产能1万吨。
近年来,郫都区产业特色优势愈发凸显,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升级持续加快。今年,郫都区成功招引东莞巧特精密、金杰利等17个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以中国电科29所四威科创基地为引领,郫都区聚焦微波射频电子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其中,电磁空间安全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新—郫都电子信息产业园不断扩面提质,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
传统制造业同样焕发新生机。今年1月—5月,全区70家规上食品企业实现总产值59.84亿元,同比增长9.74%;规上豆瓣企业实现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3.23%。
新兴产业更是潜力涌动。郫都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签约上海昕东等重点项目,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即将投运;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中试平台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已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60辆;新经济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现有省级新经济示范企业2家、省级新经济100强企业6家,数量居全市前列。
创新赋能转型快
产业的升级与壮大,离不开创新引擎的持续驱动。在郫都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改数转”正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成都瑞雪丰泰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精密零组件多用于国家高精尖技术领域。这家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打破了“单兵作战”的传统生产模式,从“一名员工操作一台设备”转变为“一台机械手控制6台—8台设备”,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这家企业成功降本增效,是郫都区大力推动“智改数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郫都区建立示范企业培育库,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智改数转”,引导企业打造具有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今年以来,已组织诺高美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申报市级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成都银磁材料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郫都区抢抓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提供“诊断+改造+资金”全流程服务,以“智改数转”项目带动新型技改,已助力50家企业纳入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截至目前,郫都区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46个,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6个,培育市级智能工厂7个、数字化车间10个。
育优企业根基牢
位于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四川艾贝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基于物联网的灯联网智慧节能产品的研发制造。近年来,这家企业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推出新产品,灯联网系列产品已发展至120余款,提供的城市道路照明完整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320余座城市。
这家企业的“高跳快跑”,离不开郫都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郫都区在企业服务及培育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郫都区建立工业企业诉求问题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多元化助企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走访工业企业398家(次),收集人才、融资、产权等方面问题66个,办结率达到100%。
郫都区企业培育能力显著提升,为工业经济发展筑牢了根基。近4年,全区规上企业累计净增143家。今年1月—5月,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到343家,居全市前列。全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居全市第4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5家。
面向未来,郫都区将持续以产业升级为引擎、创新驱动为燃料、企业培育为基石,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兴起,在工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履铿锵,为“科创高地、锦绣郫都”注入澎湃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