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位于广安经开区的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线高效运转,马力全开,热火朝天。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创新政务服务、完善产业链条,区内化工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刷新,产业发展活力十足。其中,广安市绿色植保产业集群已汇聚39家企业,并入选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
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化工园区及全省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基地之一,广安经开区正奋楫扬帆,向着“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目标全力冲刺。
在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四川能投永立化工年产8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
2024年以来,广安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室聚焦政治监督,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对重大项目清单化管理,分批次、滚动式开展跟进监督,为项目建设全力护航。
“根据清单显示,本月应完成项目主体建设的75%,但目前你公司的建设进度缓慢,请你公司抓紧时间按清单有序推进。”9月中旬,广安经开区贯通协调小组在对和邦生物双甘膦项目进行监督时,比对清单发现问题后,现场向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了提醒。
通过比照清单开展监督检查,形成了主管部门、监管部门、专责监督部门三方责任同向发力的良好态势,重点检查在场管理人员与中标企业人员是否一致、监理单位是否认真履职、建设进度是否按期达标等。
每月,广安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室还会根据监督情况进行评估,对按时序推进的项目标注小红旗,对未能按时序进度推进的项目则标注小黑旗。
同时,组建了由纪委、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贯通协调监督小组,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如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推动建立了政治监督“一盘棋”机制,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效果清单”。
2024年以来,共梳理项目清单7个,开展监督检查14次,发现问题21个,督促问题整改21个,发出催办单2份,约谈2人,推动广安经开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诚信化工三期等一批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此外,广安经开区还坚持以服务企业和群众为导向,聚焦审批服务、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纵深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提质增效。
广安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化工园区及全省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基地之一,正积极作为,冲刺“千亿产值百亿税收”的目标。
近年来,广安市始终将绿色化工产业视为三大优势产业的核心之一,以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为载体,深耕绿色化工领域,更以此为基石,稳步迈向绿色植保、先进材料和新能源储能的转型升级之路,逐步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广安经开区精心打造了广安市绿色植保产业集群,以和邦生物、利尔化学等“四个百亿”项目为龙头,创新实施“链长+链主”双链驱动模式,有效串联并引入众多上下游企业,成功打造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发展农化产能重点园区。截至目前,该集群已汇聚39家企业,其产值占全省绿色植保产业的比重超过50%,并入选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
“我们深知创新对于引领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积极携手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等高校,共同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全力支持13家骨干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集中攻克酶法、生化法制精草铵膦等前沿技术难题。在此过程中,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1项、行业标志性产品13个,并有8项技术,如羟基乙腈制甘氨酸、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制备工艺等,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
依托创新优化产业链条的举措,广安经开区持续推动绿色植保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出台了支持绿色化工产业人才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并与川渝两地的6家科研院校、20家化工企业紧密联动,共同组建了成渝双圈绿色化工产业人才联盟。
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和产业的集聚,广安经开区将着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为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