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中构想,到纸上蓝图,再到开工动土……项目从谈判到建设都跑出了“加速度”。
7月26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双流如期动工,14个月后,将于2023年下半年竣工交付。
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是全球唯一由飞机制造商运营的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将开启飞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填补中国航空产业链末端空白领域。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签约落地。
项目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包括2个维修机库、2个航材库房、办公楼以及配套附属建筑。一期规划建设同时停放75架飞机的专用停机位,后续将拓展至同时停放125架飞机的能力。
项目所在地
项目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聚焦飞机的“全生命周期”建设“四中心一平台”,即停放维修中心、升级改装中心、飞机拆解中心、客改货中心和航材交易平台,主要开展飞机停放与存储、飞机转租和恢复运营需要的升级改装服务、飞机机身维修维护、飞机拆解服务、客改货服务以及二手飞机及可用航材的管理和贸易等业务。
“空客拥有全球领先的飞机拆解工艺,目前可以实现飞机重量90%以上的回收再利用,最终通过填埋处理的废弃物将不超过5%。这在国内是一个高技术新兴产业。”成都双流空客专班一名成员说。
“我们拥有西部地区最大跨度的维修机库,长99米,宽91米。”项目工艺总工程师介绍,这个维修机库适用于空客A380机型。这里不仅可以做维修,也可以做客改货,补齐了航空产业链末端的空白。
技术规范也有讲究。以项目所在地的土壤为例,这是一种弱膨胀土。“也就是黄泥巴,泡水就会膨胀,承载力不足。”相关负责人说,按照规范机坪沉降标准不超过10毫米。时间短,任务重,要在弱膨胀土上建设机坪,非常具有挑战性。
项目效果图
项目设备采购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厂房建筑材料,项目对厂房里的专业设备也进行了全球定制化采购,采购清单高达上千种,包括移动设备、维护服务、硬件、集成服务四大类。以移动设备为例,共有约1343种设备和工具,如飞机牵引车、襟翼操纵平台、破拆GSE以及其他适用于空客飞机各种机型的拆除维修专用工具等。
除了在投运后为退役飞机提供绿色回收和循环利用服务项目本身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绿色低碳的理念。除了建筑材料采用可回收环保材料,项目还在屋顶预留空间,用于安装更高效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在水循环利用方面,项目还能够收集雨水以及其他废水,处理并进行二次利用。
解读
欧洲外首个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项目将带来什么?
依托该项目未来成都还将如何发力航空产业?
空客与成都的合作,将推动成都航空产业“强链补链”,做强航空经济产业支撑,助力四川加速融入全球航空产业格局,成为中欧在航空航天领域合作的新标志。
“空客落户会形成一个带动效应,以后空客在全球的客户和供应商都有可能与成都建立联系。”中国宏泰航空经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空客众多海外供应商有进入中国市场“分蛋糕”的意愿。空客在成都打下“根据地”后,这些海外资源便有了跟过来的机会。
根据空客2021年公布的合格供应商目录,空客总计有3186家供应商,分布在49个国家,主要集中于法国、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占供应商数量的81%)。其中,中国合格供应商数量107家。
“零部件拆下来之后需要维修,成都本地及周边的飞机维修企业就会获利,这些企业会想办法把订单全拿下来。”该负责人认为,出于运作成本的考虑和成都飞机维修产业的成熟度,空客公司会愿意与就近的航空维修企业合作,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互利共赢。
据悉,成都双流已聚集航空维修企业20家,2021年产值超过70亿元,占全国12%,排名全国第四。从维修能力看,双流区航空维修企业已具备机体维修、动力装置维修、部附件维修、客改货等维修能力,基本涵盖航空维修产业主要环节,其中机体维修和发动机维修业务能力全国领先。
在成都,本地就有许多实力雄厚的上下游企业。如四川国际的发动机维修、国航Ameco的飞机附件维修、川维的飞机大修等。直接合作,空客也可利用当地资源,节约再投资成本、物流成本,缩短时间周期。同时,这对双流乃至成都周边的附件维修企业,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这将是一种双赢。
以航空经济为“名片”的成都双流,打算主动承担起“发起者”的角色。一个以空客、Ameco、川航维修等航空企业共同参与的“成都航空经济发展联盟”,正在加速酝酿。
该联盟未来将邀请民航局、海关、机场集团等驻场单位,以及空客等头部企业共同参与,定期举行行业论坛、沙龙、培训、考察等,进一步提升成都航空产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未来,空客若能与这些‘邻居’实现合作,产业内的企业就可形成联动实现合力。联盟内资源共享,可避免重复投资、实现风险共担,这不仅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联盟成员还可一起携手,共同树立行业标准,引导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空客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